短信登录 密码登录
注册金英杰账号
关注公众号【医考联盟在线】
❖回复“0314”领取中医技能考试病例分析50题
❖回复“0313”领取中医中西医技能/笔试大纲
❖回复“2217”领取2022年中医中西医考试大纲
❖回复“0117”领取医考各科学霸笔记
❖回复“真题”领取执业&助理医师精选真题
一、中医诊断学概述
主要内容:
四诊:望、闻、问、切诊;
八纲:阴阳、表里、寒热、虚实
辨证:八纲辨证、病因辨证、气血津液辨证、脏腑辨证、经络辨证、六经辨证、卫气营血辨证、三焦辨证
诊断:常见疾病诊断及证侯诊断;症状鉴别;病案书写
二、中医四诊
望 诊
舌质 | 表 现 | 主 病 | |
舌形 | 胖大 | 舌体胖大,伸舌满口 | 脾肾阳虚,心脾热盛,中毒 |
瘦薄 | 舌体瘦小而薄 | 气血两虚,阴虚火旺 | |
裂纹 | 舌面有裂纹、裂沟 | 阴液亏虚、热盛伤津、血虚不润 | |
齿痕 | 舌边有牙齿压迫的痕迹 | 脾虚湿盛 | |
芒刺 | 舌乳头增大、高突,并形成尖锋,形如芒刺 | 热邪亢盛,血分有热 | |
舌态 | 强硬 | 舌体强直不能转动 | 热入心包,痰浊内阻,高热伤津,中风征兆 |
痿软 | 舌体软弱不能伸缩 | 气血虚极、阴亏已极 | |
颤动 | 舌体不自主地颤动 | 气血两虚,阳气虚弱,热极生风,虚风内动 | |
吐弄 | 舌伸于口外,不即回缩或反复舐口唇四周 | 心脾有热,疫毒攻心,动风先兆,或小儿智力发育不全 | |
歪斜 | 伸舌时舌体偏向一侧 | 中风或中风先兆。 | |
短缩 | 舌体卷缩不能伸长,严重者舌不抵齿 | 危重征候的反映,见于寒凝筋脉、痰湿内阻、热病伤津 | |
苔色 | 白 | 苔色白 | 表证、寒证 |
白粉堆积(积粉苔) | 毒热内盛,常见于瘟疫和内痈 | ||
黄 | 苔色黄 | 热证,里证 | |
舌淡胖苔黄而滑润 | 阳虚水湿不化 | ||
灰黑 | 灰黑而润滑 | 寒湿证 | |
灰黑而干燥 | 里热证 | ||
苔质 | 厚薄 | 以是否见底为标准 | 薄苔病多轻浅,厚苔病多深厚 |
润燥 | 干湿适中为润 | 津液上承,津液未伤 | |
干燥无津为燥 | 津液损失或津液不能上承 | ||
腻腐 | 腻苔:苔质细腻,刮之不去 | 湿浊、痰饮、食积 | |
腐苔:苔质疏松,刮之易去 | 食积或痰浊 | ||
剥落 | 舌苔部分或全部剥落 | 胃之气阴两伤 | |
真假 | 真苔:舌苔紧贴舌面,刮之不净,为有根之苔 | 胃气尚存 | |
假苔:舌苔似浮涂于舌面,刮之即净,为无根之苔。 | 胃气匮乏 |
问 诊
寒热类型 | 临床表现 | 临床意义 | |
恶寒发热 | 恶寒重、发热轻,无汗,身痛,脉浮紧 | 风寒表证(表寒证) | |
发热重、恶寒轻,口渴,面红,脉浮数 | 风热表证(表热证) | ||
寒热往来 | 发无定时,口苦,目眩,胸胁苦满,不欲食 | 伤寒少阳证(半表半里) | |
发有定时,头痛剧烈,多汗,口渴 | 疟疾 | ||
但寒不热 | 新病突然怕冷,脘腹或其他局部冷痛剧烈 | 实寒证 | |
久病体弱畏寒,面白肢冷 | 虚寒证 | ||
但热不寒 | 壮热 | 高热(T≥39℃)持续不退,口渴饮冷,大汗出,脉洪大 | 里实热 |
潮热 | 日晡潮热:热势较高,日晡热甚+腹痛拒按,便秘燥结 | 阳明腑实证 | |
阴虚潮热:午后或入夜低热+五心烦热,骨蒸潮热,盗汗颧红 | 阴虚证 | ||
湿温潮热:身热不扬,午后热甚+头身困重,胸脘痞闷,苔腻 | 湿温病 | ||
低热 | 轻度发热,热势较低(37-38℃) | 气虚、阴虚、气郁、温病后期余热未尽 | |
自汗 | 日间汗出,活动尤甚+ 神疲乏力、畏寒 | 气虚、阳虚证,卫阳不固 | |
盗汗 | 睡时汗出,醒则汗止+潮热、颧红 | 阴虚证 | |
绝汗 | 病危重,大汗淋漓,厥冷,脉微欲绝或躁扰烦渴,脉细数疾 | 亡阳、亡阴证 | |
战汗 | 先全身战栗,继则汗出;汗出热退,脉静身凉——邪去正复。汗出身热不减,烦躁不安,脉来疾急——邪胜正衰之危候。 | 邪正剧争,病变发展的转折点。 |
切诊:病脉与主病
名称 | 脉象 | 主病 | |
浮类脉 | 浮 | 轻取即得,重按稍减 | 主表证。有力表实,无力表虚 |
散 | 浮大无根,至数不齐 | 元气离散,脏腑精气将绝 | |
芤 | 浮大中空,如按葱管 | 主失血、伤阴 | |
革 | 浮弦中空,如按鼓皮 | 主亡血、失精、小产、崩漏 | |
沉类脉 | 沉 | 轻取不应,重按始得 | 主里证。有力里实,无力里虚 |
伏 | 重按推筋着骨始得,甚至暂时伏而不显 | 主邪闭、厥证、痛极 | |
牢 | 沉取实大弦长,唯沉取始得 | 主症瘕积聚、痞块、疝气 | |
数类脉 | 数 | 脉来快数,一息五至以上(90次/分) | 热证(有力,无力) |
疾 | 脉来急疾,一息七至以上(120次/分) | 热病极期,阳极阴竭 | |
动 | 脉来短小滑数有力,应指如豆 | 惊恐、疼痛 | |
促 | 数而时止,止无定数 | 阳热亢盛,气滞血瘀痰食停滞 | |
迟类脉 | 迟 | 脉来迟缓,一息不足四至(60次/分) | 寒证(有力,无力) |
缓 | 一息四至,脉势来去缓慢无力 | 湿证,脾虚 | |
结 | 缓而时止,止无定数 | 阴寒气结,寒痰瘀血 | |
代 | 缓有一止,止有定数,良久方来 | 脏气衰微,风证痛证惊恐,跌仆 | |
数类脉 | 数 | 脉来快数,一息五至以上(90次/分) | 热证(有力,无力) |
疾 | 脉来急疾,一息七至以上(120次/分) | 热病极期,阳极阴竭 | |
动 | 脉来短小滑数有力,应指如豆 | 惊恐、疼痛 | |
促 | 数而时止,止无定数 | 阳热亢盛,气滞血瘀痰食停滞 | |
迟类脉 | 迟 | 脉来迟缓,一息不足四至(60次/分) | 寒证(有力,无力) |
缓 | 一息四至,脉势来去缓慢无力 | 湿证,脾虚 | |
结 | 缓而时止,止无定数 | 阴寒气结,寒痰瘀血 | |
代 | 缓有一止,止有定数,良久方来 | 脏气衰微,风证痛证惊恐,跌仆 | |
虚类脉 | 虚 | 三部脉举按皆无力 | 气血两虚,尤多见于气虚 |
濡 | 浮而细软,轻按可以触知,重按反不明显 | 虚证,湿证 | |
细 | 脉来如线,软弱无力,但应指明显 | 气血两虚,诸虚劳损,亦主湿证 | |
微 | 极细而软,按之欲绝,若有若无 | 心肾阳衰及暴脱,阴阳气血诸虚 | |
弱 | 沉细而应指无力 | 气血两虚诸证 | |
涩 | 往来艰涩,如轻刀刮竹 | 气滞血瘀,伤精血少 | |
实类脉 | 实 | 三部脉举按皆坚实有力 | 实证 |
滑 | 往来滑利,如珠走盘,应指圆滑 | 痰饮,食滞,实热,妊娠 | |
洪 | 脉形极大,状若洪水,来盛去衰 | 邪热亢盛 | |
弦 | 端直以长,如按琴弦 | 肝胆病,痛证,痰饮 | |
紧 | 犹如绞转绳索 | 寒证,痛证,宿食 | |
大 | 脉形虽大于常脉,却无汹涌之势 | 有力为邪实,无力为虚损 |
三、中医辨证
八纲辨证
(一)表证、里证的临床表现、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
表里辨证是辨别病变部位和病势趋向的一种辨证方法。一般地说,病在皮毛、肌腠,部位浅在者属表证,病在脏腑、血脉、骨髓,部位深在者属里证。
(二)寒证、热证的临床表现、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
(三)虚证、实证的临床表现、相互关系及辨证鉴别要点
(四)阴证、阳证的形成、临床表现和辨证鉴别要点
脏腑辨证
脏腑 | 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|
心 | 心气虚与心阳虚、心血虚与心阴虚、心血瘀阻与心火亢盛证 |
肺 | 肺气虚与肺阴虚、风寒犯肺与风热犯肺、燥热犯肺与痰浊阻肺证 |
脾 | 脾气虚与脾阳虚、寒湿困脾与脾胃湿热证 |
肝 | 肝气郁结、肝火上炎、肝阳上亢、肝风内动、肝阴虚、肝血虚、肝胆湿热、寒滞肝脉证。 |
肾 | 肾阳虚、肾阴虚、肾精不足、肾气不固、肾不纳气 |
六腑 | 胃寒、胃热(火)、食滞胃脘、胃阴虚、大肠湿热、大肠津亏、膀胱湿热证 |
脏腑兼病 | 心肺两虚、心脾两虚、心肾不交、肺脾两虚、肝火犯肺、肺肾阴虚、肝脾不调、肝胃不和、脾肾阳虚与肝肾阴虚证。 |
气血津液辨证
类型 | 含 义 | 表现特点 | |
气虚 | 元气不足,功能失调,脏腑机能衰退,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变化 | 少气懒言、神疲乏力,脉弱无力(推动、气化减弱)自汗(固摄失司)易感(防御减退) | |
气行失常 | 气滞 | 气运行不畅而郁滞 | 闷、胀、痛 |
气逆 | 气升发太过下降不及 | 喘咳、恶心、头胀痛 | |
气陷 | 气虚升举无力 | 内脏下垂,久泻脱肛 | |
气闭 | 气郁闭于内而不能外达 | 四肢抽搐,牙关紧闭 | |
气脱 | 气虚之极而有脱失消亡之危 | 汗出不止,手撒遗尿 |
中医技能考试轻松过
现在报考有更多优惠
赶紧扫码咨询
名额有限先到先得
执医技能考如何避坑?
得分要领怎么掌握?
口腔 临床 中医考官评分标准
轻松搞定实践技能考试
现在下单9.9包邮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
中药二核心精讲特训营
300种中成药➕400个单味中药
高清大屏教学考点全覆盖
现在购课配赠《疯狂考点》《疯狂考题》
免费领备考冲刺礼包
涵盖卫生资格、医、药、护、考研等多专业资料
考前7页纸、精华笔记、高频考点、实践技能图解
考官评分手册、考研英语长难句100篇、核心考点速记思维导图......
下载医学APP 听医学好课 高效备考 |
下载金题库APP 刷好题 强记忆 |
关注官方公众号 资讯、福利 不错过 |
上一篇:口腔技能必备
金英杰医学教育 (jinyingjie.com)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07444号-3 京ICP证160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88号 京网文(2017)9355-1061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