短信登录 密码登录
注册金英杰账号
每日练一练,每天都在进步。
考前抢分阶段就是分秒必争的黄金时期,湖北金英杰医学小编特整理相临床执业医师对应的历年精华习题,请大家收藏练习,养成点滴进步的好习惯。
**题:
常见乳牙慢性牙槽脓肿排脓途径为:
A.舌侧牙龈
B.唇侧牙龈
C.龋洞
D.龋沟
E.根分叉处
答案:B
解析:常见乳牙牙槽脓肿排脓遵循共同的规律,即由组织结构薄弱、阻力小的部位排出,一般唇颊侧骨壁薄,所以常见唇侧牙龈排脓,所以B正确。
第二题:
男,50岁。因交通事故造成面中份创伤,有短暂昏迷史,临床检查:面中1/3凹陷,咬合错乱,影像学检查符合上颌骨LeFortⅢ型骨折。现场抢救时,若发生窒息,*实用的抢救方法是:
A.环甲膜切开后,气管切开
B.迅速经口或鼻腔气管插管
C.舌体牵出口外,纠正舌后坠
D.清除口鼻腔及咽喉部血块、呕吐物等
E.用压舌板横放于上前磨牙,并固定于头部绷带
答案:E
解析:患者有上颌骨LeFort Ⅲ型骨折,当上颌骨折块下坠大,出血多,可能引起呼吸道阻塞或导致误吸时,在现场可临时采用筷子、压舌板等物品横放于上颌前磨牙位置,将上颌骨骨折块向上悬吊,并将两端固定于头部绷带上,故本题选E。
第三题:
单纯性高血压无其他合并症,血压高于多少时应先进行治疗后再拔牙:
A.21.3~12.7 kPa(160~95 mmHg)
B.22.7~12.7 kPa(170~95 mmHg)
C.24~13.3 kPa(180~100 mmHg)
D.25.3~13.3 kPa(190~100 mmHg)
E.25.3~14 kPa(190~105 mmHg)
答案:C
解析:血压高于180/100 mmHg应先控制再拔牙。
第四题:
哪一人群不会患龋病:
A.出生1月的婴儿
B.出生8个月的婴儿
C.6岁左右的儿童
D.16岁左右的青少年
E.30岁左右的中年男性
答案:A
解析:出生1月的婴儿没有牙齿,不存在患龋。
第五题:
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是:
A.肽聚糖
B.外膜
C.脂蛋白
D.脂多糖
E.类脂
答案:A
解析:本题考核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 分。细胞壁为包绕细胞膜周围的膜状结构, 主要成分为肽聚糖。肽聚糖也称粘肽或胞 壁质,为细胞壁特有成分。
第六题:
不参加尿素循环的氨基酸是:
A.赖氨酸
B.精氨酸
C.鸟氨酸
D.天冬氨酸
E.精氨酸代琥珀酸
答案:A
解析:本题考核尿素循环。尿素循环 也称鸟氨酸循环,氨基酸代谢脱下的见13在 肝内通过鸟氨酸循环形成尿素,是体内氨的 主要去路。鸟氨酸循环主要经历5个步骤: ①在肝细胞线粒体中NH3、C02、ATP缩合成 氨基甲酰麟酸;②在氨基甲酰磷酸与鸟氨酸 反应生成瓜氨酸;③瓜氨酸与天冬氨酸反应 生成精氨酸代琥珀酸;④精氨酸代琥珀酸裂 解呈精氨酸和延胡索酸;⑤精氨酸水解释放尿素再次生成鸟氨酸,鸟氨酸再次参与第二 步生成瓜氨酸。
第七题:
关于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的特点,以下描述正确的是:
A.很少发生在成年人群
B.发病急,以龈乳头和龈缘的坏死为特征性损害
C.病变常见于上后牙区
D.一般不伴有疼痛
E.早期出现牙齿的明显松动
答案:B
解析: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常发生于青壮年,以下前牙多见,疼痛明显,以龈乳头和龈缘的坏死为特征性损害,早期病变未延及深层牙周组织,无牙齿松动,正确的是发病急,以龈乳头和龈缘的坏死为特征性损害,因此选B。
第八题:
急性化脓性腮腺炎的切开引流指征不包括:
A.局部有跳痛及压痛
B.局部有明显的凹陷性水肿
C.腮腺导管口有脓液排出
D.穿刺可抽出脓液
E.腮腺区红肿发热
答案:E
解析:与其他切开引流指症相似,单凭红肿发热不符合切开引流指症。
第九题:
上颌全口义齿基托后堤主要的作用是:
A.避免患者恶心
B.增加基托厚度
C.增加基托强度
D.减小基托强度
E.增强后缘封闭
答案:E
解析:上颌后堤区是边缘封闭区,是义齿接触的软组织部分,有大量疏松结缔。为了增加上颌义齿后缘封闭作用,借组织可让性,对组织稍加压力,制作后堤,形成完整的边缘封闭。
第十题:
与全口义齿基托后缘无关的解剖标志是:
A.颧突
B.腭小凹
C.颤动线
D.磨牙后垫
E.翼上颌切迹
答案:B
解析:与全口义齿基托后缘无关的解剖标志是颧突。总义齿上颌后缘位于翼上颌切迹至腭小凹后2 mm的连线也就是颤动线的位置;下颌后缘位于磨牙后垫1/2~2/3。故本题答案是A。易误选B。
关注湖北金英杰医考
了解更多备考资讯
下载医学APP 听医学好课 高效备考 |
下载金题库APP 刷好题 强记忆 |
关注官方公众号 资讯、福利 不错过 |
上一篇:口腔每天记忆碎片第82天
下一篇:口腔每天记忆碎片第83天
金英杰医学教育 (jinyingjie.com) 版权所有 京ICP备09107444号-3 京ICP证16067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88号 京网文(2017)9355-1061号